“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熟悉实验环境

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名称: 熟悉实验环境
实验日期: 2020 年 05 月 25 日 班级: 物联网184 姓名: 易世铭 学号: 1813061103

一、实验预习报告 1、实验相关知识的简述: 实验的基本流程是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应用程序、修改 Linux 0.11 的源代码,用 gcc 编译后,在 Bochs 的虚拟环境中运行、调试目标代码。Bochs 是一个免费且开放源代码的 IA-32(x86)架构 PC 机模拟器。在它模拟出的环境中可以运行 Linux、DOS 和各种版本的 Windows 等多种操作系统。而 Bochs 本身具有很高的移植性,可以运行在多种软硬件平台之上。 2、实验原理的预习情况: GCC 是和 Linux 一起成长起来的编译器。Linux 最初的版本就是由 GCC 编译的。现在 GCC 也是在自由软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编译器。hit-oslab 实验环境简称 oslab,是一个压缩文件(hit-oslab-linux-20110823.tar.gz),这个文件已经下载到了 /home/teacher 目录和 /home/shiyanlou/oslab 3、实验注意事项: “编译内核” 比 “编写内核” 要简单得多软件都是免费且开源的,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以在多种计算机的多种操作系统上搭建。为方便实验者,我们在最常见的平台 Ubuntu(最流行的 GNU/Linux 发行版之一)——上制作了 hit-oslab 集成环境,它基本包含了实验所需的所有软件,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基本上是直接解压就可以使用。 预习完成情况:
教师签名: 日 期: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操作环境,编译内核,运行并调试 2、实验仪器或材料: 计算机一台,蓝桥杯网页,WiFi 3、实验原理: 软件都是免费且开源的,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以在多种计算机的多种操作系统上搭建。基本上是直接解压就可以使用。

4、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进入linux-0.11 目录,然后执行 make all命令 图片描述 编译内核 图片描述 在 Bochs 中运行最新编译好的内核很简单,在 oslab 目录下执行: 图片描述

汇编级调试启动 图片描述 C语言级调试启动 图片描述

5、实验结果分析: 开始使用之前的准备活动:把当前目录切换到 oslab 下,用 pwd命令确认,用 ls -l 列目录内容。首先要进入 linux-0.11 目录,然后执行 make 命令。因为 all 是最常用的参数,所以可以省略,只用 make,效果一样。make 命令会显示很多很多的信息,你可以尽量去看懂,也可以装作没看见。只要最后几行中没有 “error” 就说明编译成功。 最后生成的目标文件是一个软盘镜像文件—— linux-0.11/Image(下面的图中给出了详细的信息)。如果将此镜像文件写到一张 1.44MB 的软盘上,就可以启动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三、实验总结 符合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对内核进行编译比编写内核简单得多,基本熟悉了操作环境,为以后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四、评阅结果 1、实验完成情况:
2、报告完成情况:
教师签名:
日 期: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