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语言(第 2 版,郑晓薇著)配套实验”实验报告

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

实验名称: 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

实验日期:2022.9.26

一、实验预习报告

1.实验相关知识的简述:

汇编指令由 操作码字段 和 操作数字段 构成。对于双操作指令,第一个操作数称为目的操作数,表示操作后的结果;第二个操作数称为源操作数,表示来源操作数。两者以逗号分隔。如:

图片描述

所谓寻址方式,即指令中提供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寻找操作数地址的方法。寻址方式的数量代表了微机系统对存储器管理能力的强弱,合理地使用寻址方式可以扩大访存空间,缩短指令长度,满足各种程序设计需要。

与数据有关的寻址方式划分为三类:立即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存储器寻址方式。

要求掌握下列七种与数据有关的寻址方式。其中后五种属于存储器寻址方式。

立即寻址方式(Immediate addressing)

寄存器寻址方式(Register addressing)

直接寻址方式(Direct addressing)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Register relative addressing)

基址变址寻址方式(Based indexed addressing)

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Relative based indexed addressing)

2.实验注意事项:

(1)在 DEBUG 下数据都是十六进制表示的,因此不需要用 H 标注,同时要把十进制变为十六进制才行。

(2)执行 T 命令之前,指令指针寄存器 IP 的值要用 R IP 修改成第一条指令的偏移地址,这样 T 命令才能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

(3)操作数存放在内存中。操作数的偏移地址(也称为有效地址 EA)直接写在指令中。

(4)指令指针 IP 的值是否指向了要执行的指令

(5)执行 T 命令之前,指令指针寄存器 IP 的值要用 R IP 修改成第一条指令的偏移地址。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在不同的寻址方式下存储单元逻辑地址的表示以及指令的执行结果。

(2) 熟练掌握 DEBUG 的 R 命令、A 命令、T 命令和 D 命令的用法。

2.实验内容

参考示例一和各种寻址方式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1. 两个操作数相减运算,结果放在数据段的 16 号单元

(1)AX、BX 寄存器分别赋值为 0008H 和 0010H;

(2)AX 和 BX 的内容相减(SUB 指令),结果在 AX 中;

(3)用直接寻址方式将相减的结果保存到 16 号单元。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1. 两个操作数相加运算,结果放在附加段的 0020H 号单元

(1)AX 的值为 0034H;

(2)AX 和 65 相加,结果在 AX 中;

(3)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段超越)保存运算结果。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1. 将 AX 寄存器中的 1234H 写入数据段的 2 号单元,读出 3 号单元的 12H 传送给 BL 寄存器(寻址方式自定)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三、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七种寻址方式,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其中的几种寻址方式。并且学会应用指令。熟悉了使用实验操作环境的方法。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