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依琪 L2 2020-04-07 11:14:58 传输层:TCP协议
136 0

“网络技术(广东轻工学院)”实验报告

传输层:TCP协议

学习报告

tcp概述:

TCP 和 UDP 处在同一层——传输层,但是它们有很多的不同。TCP 是 TCP/IP 系列协议中最复杂的部分,它具有以下特点: TCP 提供 可靠的 数据传输服务,TCP 是 面向连接的 。应用程序在使用 TCP 通信之前,先要建立连接,这是一个类似“打电话”的过程,通信结束后还要“挂电话”。 TCP 连接是 点对点 的,一条 TCP 连接只能连接两个端点。 TCP 提供可靠传输,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按顺序。 TCP 提供 全双工 通信,允许通信双方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因为 TCP 连接的两端都设有发送缓存和接收缓存。 TCP 面向 字节流 。TCP 并不知道所传输的数据的含义,仅把数据看作一连串的字节序列,它也不保证接收方收到的数据块和发送方发出的数据块具有大小对应关系。

TCP 报文段结构:

TCP 是面向字节流的,而 TCP 传输数据的单元是 报文段 。一个 TCP 报文段可分为两部分:报头和数据部分。数据部分是上层应用交付的数据,而报头则是 TCP 功能的关键。 TCP 报文段的报头有前 20 字节的固定部分,后面 4n 字节是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字段。如图则是 TCP 报文段结构:

连续 ARQ 协议:

也许你也发现了,按上面的介绍,超时重传机制很费时间,每发送一个数据报都要等待确认。 在实际应用中的确不是这样的,真实情况是,采用了流水线传输: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报文段(连续发送的数据长度叫做窗口),而不必每发完一段就停下来等待确认。 实际应用中,接收方也不必对收到的每个报文都做回复,而是采用累积确认方式:接收者收到多个连续的报文段后,只回复确认最后一个报文段,表示在这之前的数据都已收到。 这样,传输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超时重传 :

TCP 规定,接收者收到数据报文段后,需回复一个确认报文段,以告知发送者数据已经收到。而发送者如果一段时间内(超时计时器)没有收到确认报文段,便重复发送。 为了实现超时间重传,需要注意: 发送者发送一个报文段后,暂时保存该报文段的副本,为发生超时重传时使用,收到确认报文后删除该报文段。 确认报文段也需要序号,才能明确是发出去的哪个数据报得到了确认。 超时计时器比传输往返时间略长,但具体值是不确定的,根据网络情况而变。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

TCP 是面向连接的,在传输 TCP 报文段之前先要创建连接,发起连接的一方被称为客户端,而响应连接请求的一方被称为服务端,而这个创建连接的过程被称为 三次握手 :

TCP 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 报文段的长度可变,根据收发双方的缓存状态、网络状态而调整。 当 TCP 收到发自 TCP 连接另一端的数据,它将发送一个确认。 当 TCP 发出一个报文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这就是稍后介绍的超时重传。 TCP 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如果通过检验和发现报文段有差错,这个报文段将被丢弃,等待超时重传。 TCP 将数据按字节排序,报文段中有序号,以确保顺序的正确性。 TCP 还能提供流量控制。TCP 连接的每一方都有收发缓存。TCP 的接收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这将防止较快主机致使较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

抓取包含聊天内容的 TCP 报文段: 图片描述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