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 入门篇
- Lua 入门
-
Nginx
-
Nginx 新手起步
-
location 匹配规则
-
静态文件服务
-
日志
-
反向代理
-
负载均衡
-
陷阱和常见错误
- 环境搭建
-
Hello World
-
与其他 location 配合
-
获取 uri 参数
-
获取请求 body
-
输出响应体
-
日志输出
-
简单API Server框架
-
使用 Nginx 内置绑定变量
-
子查询
-
不同阶段共享变量
-
防止 SQL 注入
-
如何发起新 HTTP 请求
-
访问有授权验证的 Redis
-
select+set_keepalive 组合操作引起的数据读写错误
-
redis 接口的二次封装(简化建连、拆连等细节)
-
redis 接口的二次封装(发布订阅)
-
pipeline 压缩请求数量
-
script 压缩复杂请求
-
动态生成的 lua-resty-redis 模块方法
-
Nginx 新手起步
- LuaCjsonLibrary
- PostgresNginxModule
- LuaNginxModule
- LuaRestyDNSLibrary
- LuaRestyLock
- 测试
- Web 服务
- 火焰图
判断数组大小
table.getn(t) 等价于 #t 但计算的是数组元素,不包括 hash 键值。而且数组是以第一个 nil 元素来判断数组结束。#
只计算 array 的元素个数,它实际上调用了对象的 metatable 的 __len
函数。对于有 __len
方法的函数返回函数返回值,不然就返回数组成员数目。
Lua 中,数组的实现方式其实类似于 C++ 中的 map,对于数组中所有的值,都是以键值对的形式来存储(无论是显式还是隐式),Lua 内部实际采用哈希表和数组分别保存键值对、普通值,所以不推荐混合使用这两种赋值方式。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Lua 数组中允许 nil 值的存在,但是数组默认结束标志却是 nil。这类比于 C 语言中的字符串,字符串中允许 '\0' 存在,但当读到 '\0' 时,就认为字符串已经结束了。
初始化是例外,在 Lua 相关源码中,初始化数组时首先判断数组的长度,若长度大于 0 ,并且最后一个值不为 nil,返回包括 nil 的长度;若最后一个值为 nil,则返回截至第一个非 nil 值的长度。
注意:一定不要使用 #
操作符或 table.getn
来计算包含 nil 的数组长度,这是一个未定义的操作,不一定报错,但不能保证结果如你所想。如果你要删除一个数组中的元素,请使用 remove 函数,而不是用 nil 赋值。
-- test.lua
local tblTest1 = { 1, a = 2, 3 }
print("Test1 " .. #(tblTest1))
local tblTest2 = { 1, nil }
print("Test2 " .. #(tblTest2))
local tblTest3 = { 1, nil, 2 }
print("Test3 " .. #(tblTest3))
local tblTest4 = { 1, nil, 2, nil }
print("Test4 " .. #(tblTest4))
local tblTest5 = { 1, nil, 2, nil, 3, nil }
print("Test5 " .. #(tblTest5))
local tblTest6 = { 1, nil, 2, nil, 3, nil, 4, nil }
print("Test6 " .. #(tblTest6))
copy
我们分别使用 Lua 和 LuaJIT 来执行一下:
➜ luajit test.lua Test1 2 Test2 1 Test3 1 Test4 1 Test5 1 Test6 1 ➜ lua test.lua Test1 2 Test2 1 Test3 3 Test4 1 Test5 3 Test6 1
copy
这一段的输出结果,就是这么 匪夷所思。不要在 Lua 的 table 中使用 nil 值,如果一个元素要删除,直接 remove,不要用 nil 去代替。